发布时间:2021-08-19 浏览次数:1406
政策先行
严守院感防控底线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关于做好医院、学校、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2020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与《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办医管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做好工作场所防控,加强进出人员登记管理,鼓励实
今年8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会议上表示,要求在全国组织开展院感防控专项排查行动,对不符合院感防控要求的限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关停。
科技赋能
共筑医院疫情防控“智能防火墙”
系列通知发布后,全国多家医院陆续在院内安装并上线微脉“智能疫情防控管理系统”,落实“一患一陪护”政策,为院内疫情防御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技术升级,微脉“智能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已完成全面升级。
微脉“智能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可在对个人隐私信息加密、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针对医院原有疫情防控手段进行全面智能化升级改造。依托数字化防疫平台及智能化防疫终端,医院可实现入院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及智能化统计追溯,从而大幅提升防疫通行管理效率,有效降低潜在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切实把好就医通行“入口关”。
在当前疫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微脉“智能疫情防控管理系统”能有效解决医院入院管理环节的痛点。以往由于通行方式完全匿名、难以追溯,住院部人流的管理很难做到对不同角色的出入管控,同时也存在各个部门对来院人员管理流程分散等诸多问题。通过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微脉“智能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可实现入院患者、陪护、访客、职工、工勤等通行人员在门急诊及住院大楼通行管理全覆盖。
智慧战“疫”
助力医院防疫工作高效开展
微脉“智能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社会各类人群的就医习惯,通过智能防疫终端,通行人员可采取刷身份证、刷健康码、刷社保卡、刷脸等多种方式进行身份信息登记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护通行人员的隐私,刷脸时系统对获取人脸特征值与注册的特征值进行相似度比较,不保存面部全部信息,故刷脸认证时可佩戴口罩,既有效降低了认证过程中的感染风险,也确保了人脸数据信息的安全。
在通行人员通过智能防疫终端进行登记认证的过程中,系统会同步校验通行人员健康码状态、红外测温状态与新冠疫苗接种标识,以及对申领陪护人员的核酸结果检测,系统完成信息比对认证后,将通过语音播报通行人员状态,由此控制闸机通道开闭,实现自助通行。
同时,医院通过后台系统可随时查看通行人员通行信息,实现电子化统计追溯。
除以上功能外,微脉“智能疫情防控管理系统”还兼具陪护管理功能,支持多种陪护证申领、切换方式。患者家属可在入院准备中心智能终端设备或手机端小程序办理陪护证,且在健康码状态为绿码、体温正常且3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条件下,快速完成陪护通行证申领,在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同时也真正落实了“一患一陪护”的要求。患者一旦出院,陪护证将自动失效。
全国推广
浙江全省快速部署,逐步实现全覆盖
自去年三月微脉“智能疫情防控管理系统”上线以来,已在全国上百家公立医院实现部署,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收获了患者及家属、医院管理人员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此次疫情反扑,微脉迅速响应,对已安装部署系统的医院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与此同时,全国多家医院持续推进落地建设工作,安装流程标准化、院内信息系统对接安全、高效化。
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全省正在快速推进院内“智能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包括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丽水市人民医院、海宁市中心医院、树兰(杭州)医院等在内的30多家公立医院已陆续上线,实现院内疫情防控工作“智能化”。
持续升级
全力营造安全就医环境
未来,微脉将基于最新防疫形势及政策要求,同步考虑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进一步升级微脉智能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实现陪护端小程序与微脉APP功能的打通,支持住院预缴、日清单查询、核酸检测在线自助开单、在线缴费及报告查询等功能,从早期预警、快速响应、精准防控到动态清零,全面覆盖疫情防控各个环节,以更好地应对国内疫情常态化趋势,面向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
留下联系方式,获取医疗行业专家专属服务
留下联系方式,获取医疗行业专家专属服务